9月25日,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南大学国巍教授应邀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此次学术活动由邢国华院长主持,分为座谈交流会和学术报告会两个阶段进行,我院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上午,座谈交流会在学院第二会议室进行。会上,国巍教授分享了自己的学术成长经历和研究成果,就如何进行基金项目申报进行了经验交流,并与青年教师针对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深度探讨。
下午,国巍教授在学院第一会议室做题为“高速铁路工程结构抗震减震“的学术报告。首先,他介绍了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相关情况。紧接着,他围绕地震下高速列车-轨道-桥梁系统耦合动力模拟方法及减隔震、新型高铁客站及装配站房结构抗震减震、轨-桥新型减隔震装置与性能化设计方法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述。最后,他对高速铁路工程抗震减震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主要在高铁桥梁性能化设计、超高速磁悬浮桥上行车、智能控制、试验与装备、智能监控与装备、装配式结构的抗震体系等方面将开展深入研究。
本次学术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为我院师生提供了与国内优秀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机会,拓宽了我院青年教师在工程结构防灾减灾研究领域的视野,也有效促进了学院硕博士研究生科研热情与信心。
报告人简介:
国巍,工学博士,博士后,山东淄博人。现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铁振动台实验室主任、高铁国家工程实验室支部书记。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4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2009年博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是国家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高速铁路桥梁服役安全”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高速铁路服役安全”教育部创新团队等骨干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面上、青年、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600公里时速高速磁浮重大项目等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SCI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专著1部。
座谈会现场
国巍教授做“高速铁路工程结构抗震建震”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会现场
供 稿:郭 曼
审 核:邢国华
网络编辑:蒋亚军
责任编辑:闫秀萍